• 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 正文
  • 一个麻质画师的坚守和传承

    来源: 本站原创      2020-12-19 10:08:18
    字号: T| T

    麻质画《冷香》获“2020湖南文化旅游商品大赛”银奖。

    李康学

    常德上河街,有个麻质画女子画师,名叫李健鹰,每日于一栋木楼中绘画。

    被父亲取了男孩名的李健鹰,小时就特别喜欢“鬼画桃符”,并渴望像鹰一样展翅翱翔。1989年,李健鹰进入常德工艺美术学校美术专业,后考入湖南广电学院装潢设计专业,在校获得过用麻质画包装设计的特等奖。毕业后她进入常德麻纺厂下属的工艺美术厂工作,参与并主创了大型麻质画《清明上河图》,曾引起轰动。麻质画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夏布印花,以麻为颜料撒出来的画,属非遗文化。1988年7月,常德麻纺厂成立时,厂里请市文联的毛国保、李香君夫妇为该厂设计了以麻为主的工艺美术品,得到中央工艺美术学会的刘恪山、省文联副主席黄铁山、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汪为义、省湘绣研究所罗梓斌等著名艺术家的肯定,并给了许多建议与指导。历经无数次的探索攻关,才形成了现在的现代麻质画创新画种。

    1997年,常德麻纺厂倒闭,企业改制,员工散伙,李健鹰却仍不忘麻质画,在老厂长贺用显的材料支持和技术指导下,她于2004年完成了一幅《孙中山戎装像》,后被澳门国父纪念馆收藏。此画的成功制作,坚定了她从事麻质画继承和创作的决心。此后,从黄麻、染料的购进,到联系机械加工麻粉颗粒的成功研制,她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。

    2015年,李健鹰找到另一麻质画师张双慧,联合6位同道挂牌创办了“九层麻质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”,先后创作了《桃花源记图卷》《德艺双馨图》《卧虎》《牡丹四条屏》等画作。但该团队创业过程中,遇到资金、技术、销售、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困难,有几位合作伙伴打了退堂鼓。这时,一个偶然参展机会,李健鹰和张双慧遇到了有当地“木雕王”之称的张雪翔先生,张雪翔对她们俩说:“人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多少事情,但是,你如果用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两件属于真善美的范畴的事情,能够对人的发展、社会的进步、个人价值实现都有意义,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、有所成就。”两个女子听罢当场向他拜师,并告知了办公司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。张雪翔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支持她们,帮助她们传承制作和推广营销麻质画作,介绍了一些书画家给予技艺指导。李健鹰和张双慧经营的麻质画因此得以复活。

    2018年1月,李健鹰和张双慧趁着常德市非遗一条街河街开市之机入驻河街。同年10月29日,麻质画作为常德文化名片,参加了为期4天的“文化中国·湖南文化走进德国”活动。李健鹰携带的7幅花鸟麻质画作品,在德国艺术名城杜塞尔多夫市展出,获得许多德国民众的关注和赞扬。这次参展后,麻质画声名鹊起,前来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。

    2020年从初春到初夏,李健鹰都在构思和完成一幅作品——钟南山院士。她和张双慧商议,最终选定一幅钟南山院士表情坚毅的半身照为蓝本,开始艺术加工创作“为苍生而忧临危不惧”的麻质画作品,几易其稿,终将作品完成。钟南山的坚毅、深沉、睿智、忧思、担当等精神内涵表现很传神。画作完成,通过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帮忙,她联系到钟南山院士的秘书苏越明,表达了要寄赠此画之愿望。苏越明收到作品后,用4个字表达了对该画的感受:非常震撼!至此,李健鹰才放下心来。她感言:艺术作品要注入思想和情感,才有灵魂,才会受到人们喜爱。

    常德麻质画集百画之长,既可以工笔白描,精细入微,也可以泼墨写意,酣畅淋漓;可以仿刺绣、仿油画,也可以仿国画,具有防腐、防水、防晒、防虫、防霉变、不易龟裂、可揉折、不褪色、可永久收藏等特点,放置的时间越长,颜色越显得厚重古朴。李健鹰坚守“中国麻质画”非物质文化遗产,带领她的团队不断研发创新,躬身麻质画20多年,在麻布上描绘着诗和远方。

    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