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 正文
  • 全国麻业峰会在北京召开

    来源: 本站原创      2021-04-13 17:39:04
    字号: T| T

    本报讯 (记者 胡占莉)12月9日~10日,全国麻业峰会在北京召开。来自农工科贸和产学研商各界的相关人士参加了会议,共同探讨麻类产业发展思路。会上有关专家一致认为,我国麻业发展的根本出路,在于实现农业和工业两个领域的技术突破与相互衔接。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,从农业方面提高原料质量,提升科技含量,从工业方面加快麻类纺织加工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,增加麻类产品附加值,提高麻类产品出口创汇能力。

    目前中国麻类种植面积达到79.7万公顷,其中,亚麻、苎麻种植面积分别为16万公顷和13万公顷,产量分别为47万吨和24.5万吨。麻纤维加工总量达到60万吨,相当于棉花纤维加工量的10%。目前亚麻纺织能力达到75万锭,其中长纺锭达到50万锭,苎麻纺织能力超过80万锭,其中长纺锭达到45万锭。预计到“十一五”末,我国麻业发展将实现三大突破,即出口创汇突破20亿美元大关,工农业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,加工总量达到150万吨,麻类用量达到棉花用量的20%。“从外部政策环境来看,目前麻类纤维的发展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。我们希望汉麻、黄麻能够实现超常发展,苎麻、亚麻实现平稳发展。”中国麻纺协会理事长张世平说。

    与会专家同时也指出,麻业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。首先,业内条块分割、力量分散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,麻类科研、生产整体水平仍然不高,优质品种覆盖率低,产品科技含量偏低;其次,麻类初加工和后处理工艺依然是薄弱环节,严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启动和国际市场的开拓。张世平表示,加快终端产品的开发、完善麻纺产业链、开拓国内外市场等都是麻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。

  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所长熊和平认为,强化科技创新是麻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。目前我国麻业的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,原料生产向规模化种植与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,初加工向清洁化生物处理方向发展,麻类区域布局向优势产业带方向发展,麻纺工业由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并重方向发展。他预计,麻类纤维能源和生物材料开发将成为新兴产业。

    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